欢迎你访问西北资讯网
首页 > 财经

金饰销量下滑 投资热度不减——金价高位运行市场观察

2024-10-14 10:39:07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金价接连创出历史新高,累计涨幅超过24%。记者近日走访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市场发现,在金价高企的市场环境下,消费端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投资端热度不减,市场的涨跌起伏考验着参与者的耐心。

  金价高企抑制金饰消费 

  由于地缘政治风波愈演愈烈等因素,国际金价近期一度逼近每盎司2700美元,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价格也突破每克600元关口。在终端市场,周大福、老凤祥等金店的足金饰品10月以来的报价达到每克760元以上。

  “国庆假期,虽然金店都有不同程度的‘克减优惠’,但算下来每克也要700元左右。一些优惠幅度较大的,款式设计又很一般。”计划给家人购买金饰的上海白领肖先生直呼金价涨得太快,“2023年,金饰报价大部分时间还不到每克600元,希望跌下来再看看。”

  “面对不断创出价格新高的金市,消费者观望心态加重。”上海一家金店销售经理程曦告诉记者,“进店顾客不少,但买的人没有明显增多。一口价、小克重的耳环、转运珠等产品销量较好,投资金条销量好于金饰。”

  零售商的困境也可从一些大型珠宝企业的财报中看出端倪。周大福珠宝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集团二季度中国内地市场零售额同比下降18.6%,净关闭91家门店。今年上半年,周生生营业额同比下降1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36%。

  在我国主要黄金珠宝集散地之一的深圳水贝市场,从事黄金批发生意的店主李先生表示,国庆长假期间,店里的黄金饰品销售按克重算同比下降15%。相比珠宝钻石首饰,黄金饰品同质化竞争更为激烈导致行业“内卷”加剧,批发环节的利润很薄。

  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出库量是反映国内黄金市场消费状况的重要指标。今年1月至9月,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出库量为1127.76吨,同比减少约11.14%。

  金价高位运行对国内需求的抑制效应,在国内外金价价差上也有所体现。由于我国是黄金进口国,长期以来国内金价都高于国际市场。但从8月中旬以来,人民币计价的金价相较国际市场罕见地持续折价。据测算,10月10日,国内金价仍较国际金价每盎司低31.6美元,约合每克7.19元。

  置换、回购业务升温 

  记者了解到,较高的金价带热了金店的黄金回购和以旧换新业务,一些用金条打金饰的“打金店”也生意红火。

  在中国黄金位于上海的一家金店里,计划回购金条的王老伯告诉记者,他在2018年底购入的一些金条,目前相比买入价已翻倍,正计划变现后投资其他市场。

  位于北京的国华首饰黄金投资部经理刘宝表示,“十一”长假后,单日黄金回购量为1至2公斤,比去年同期高出一倍多。

  上海一家黄金珠宝首饰店负责人曹淑萍告诉记者,金价高企催热了金饰的以旧换新业务。对于消费者而言,只要支付差价,就可以置换新的饰品。“通过以旧换新这种方式,价格划算,使用效果与新买的差别不大。”

  金价高位运行,用金条打金饰等新的消费方式日渐走俏。北京白领康小姐近期在江西一家“打金店”网店选好款式后下单,将家中一根30克投资金条邮寄过去,14天后便收到了一只崭新的竹节形状的手镯。“加工费和往返运费一共花费230元。相较购买大品牌的成品手镯,用金条打金镯子可以省下不少加工费。”

  高金价下,黄金珠宝市场正在经历品牌、渠道、市场等的全方位重塑。“高金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也倒逼企业不断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新颖、更有意趣的产品。我们和敦煌博物馆联名推出的产品融合了精工黄金工艺和非遗技艺、镶嵌等元素,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山东招金银楼有限公司品牌负责人孙中英说。

  消费投资需理性 

  尽管黄金实物消费较为低迷,但作为避险资产,不少投资者对金市的长期前景表示乐观。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到9月底,全球黄金ETF已连续5个月实现净流入。其中,9月份,全球黄金ETF持有的黄金量增加18.4吨。

  “黄金的长期投资者对价格其实并不敏感。”“藏金客”程伟告诉记者,他每年都会购入金条。一方面,由于黄金与股市等资产相关度比较低,多数时间都不会同向波动,因此可以平滑整个资产组合的收益;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金价也在稳步上涨。“有权威机构统计,过去10年黄金的年化收益率约为8.3%,表明黄金本身是一种长期投资品。”他说。

  “避险情绪上升和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让投资者对黄金的前景看好。但参与者进入市场,还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和消费方式,避免相信高额回报而陷入被动。”上海息壤实业黄金圈首席分析师蒋舒说。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西北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西北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049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