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西北资讯网
首页 > 科技

为器官芯片研究贡献才智

2024-12-23 14:14:17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一线讲述】

  讲述人: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究院院长、教授 顾忠泽

  器官芯片,一片薄薄的巴掌大小的高分子材料,可以模拟跳动的“心脏”、呼吸的“肺部”等人体器官。微型的“人体器官”在芯片上有序运行,可以模拟“试药”,代替大量的实验动物,大幅降低新药研发成本。

  研究器官芯片,绝非易事。早在2012年,我承接“人体器官芯片”课题时,器官芯片尚未在医疗器械和药品应用中得到充分证实。它的构建覆盖多学科交叉研究,面临着细胞培养、芯片材料与加工、微环境构建与器官芯片测量诸多难题。

  依托学校资源,我的团队整合多个学科资源,十年磨一剑,最终攻克了芯片构建与数字化中的精准测量关键核心技术,还解决了器官芯片高精度跨尺度三维打印、功能性细胞外支架材料、细胞力成像、人工智能算法等难题,成功研发了我国自主的微生理模型及测量方法。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核心技术转化成稳定、持续供给的优质产品,推动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于是,2017年我带领团队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苏州高新区联合成立了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4年后,在多方支持下,成功孵化了产业化公司,这也加速了人体器官芯片及配套自动化系统产业化。目前我们团队的相关成果已在100余家企业、医院及研究机构得到应用,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令我感到自豪的是,团队联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研发完成我国首例太空器官芯片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分析实现在轨血管的状态监测,致力于解决长期困扰航天飞行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问题,这也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具有在轨开展太空器官芯片实验能力的国家。

  前不久,我国首个器官芯片领域的国家标准《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GB/T 44831-2024)正式发布。该标准的发布,将有效促进行业规范,进一步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始终坚信,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前沿领域,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西北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西北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049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