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西北资讯网
首页 > 科技

“雪蘑菇”是怎么“冒”出来的?

2025-01-21 13:32:10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寒冬腊月,瑞雪翩跹。很多来黑龙江旅游的游客发现,房顶、树枝、石头上的积雪随物赋形,“冒”出了一朵朵胖嘟嘟的“雪蘑菇”。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一般来说,雪花落到地表承载物上时,由于地球引力作用,超出承载物面积的部分会继续滑落,最大平面面积应该等于承载物的面积。但“雪蘑菇”堆积在承载物上,最大平面面积甚至能超出承载物面积许多。那么,“雪蘑菇”是怎么“冒”出来的呢?

  首先,有雪花形状的原因。雪花的形状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星状、柱状和片状等。它们的形成条件和特性各不相同,其中星状雪花更容易互相粘连在一起,形成结构紧密的雪层。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足时,更容易形成星状雪花,它们堆积起来、附着在承载物上,较为不易滑落,形成“雪蘑菇”。

  丰富的降雪量,是“雪蘑菇”形成的另一必要条件。在冬季,纬度高、海拔高的地方通常降雪频繁、降雪量大。当有了一次降雪基础后,后续降雪的雪花不但会盖在原有承载物上,还会粘在上次积雪的边缘处。就这样,每降一场雪,积雪就厚一层,边缘就再向外拓展一点。如果仔细观察,在一些“雪蘑菇”边缘处,会出现一层层整齐排列的“薄膜”,就像树木的年轮。这就是在两场雪的间隙里,外部环境如阳光、大风等在积雪表面留下的层状痕迹。

  在黑龙江,“中国雪乡”景区的“雪蘑菇”形状各异(见图一,龙江森工集团供图)。白天气温较高时,积雪表层会部分融化,融化的雪水会沿着积雪空隙向“雪蘑菇”底部流动,渗透到底部后又在夜间冻结。在反复的冻融过程中,“雪蘑菇”内部原来的缝隙逐渐被新的冰晶体填满,雪颗粒之间结合得更紧密,提高了“雪蘑菇”的稳定性,更加坚固持久。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西北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西北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049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