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西北资讯网
首页 > 科技

成为民企最好的“增幅器”

2025-04-09 09:11:14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胡幸阳

民企为什么能在上海成功?

2015年的黄峥,肯定答不上来。刚做出“拼好货”的他,每天研究的都是猕猴桃、哈密瓜的品种,绞尽脑汁地优化水果SKU。

2012年的刘伟,也答不上来。刚搬出交大宿舍的他,第一款游戏《FlyMe2TheMoon》销量平平。一起创业的兄弟以1.3万元的价格转让了13%的股权,离开了这个前途未卜的微型工作室。

再往前推20年,如果问1992年的郭广昌,他压根没空回答。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社会上掀起“下海经商”的热潮。郭广昌下了决心,辞去稳定的教职,揣着凑来的几万块钱开了家信息咨询公司,每天骑着自行车满大街发问卷。

但在拼多多、米哈游、复星都成了现象级企业的今天,再问他们同样的问题,会得到很多被亲身印证过的答案:庞大的市场、海量的场景、雄厚的工业实力、丰沛的人才储备、对接全球的快捷通道、讲求契约精神的政府和市场、基本符合宏观一致性的稳定营商环境……

这些优势,让上海成为企业最好的“增幅器”。从全局的分工合作来看,上海始终能牢牢占据一个关键纵向环节。

因此,民营企业家们有句话:到上海,下更深的海,出更远的海。黄峥、刘伟、郭广昌之外,那些不在上海起家的民企,在它们发展的某个阶段,或早或晚也都要来到上海,做一次“升级版的再创业”。远的有和复星同时期起步的均瑶,在上海发展出五大业务板块,旗下有吉祥航空等4家A股上市公司;近的有美团、阿里等一众曾被认为上海“错过”的互联网企业——这就不用多说了。

可以说,民营经济要发展壮大,上海是一个绕不开、不会错的好选择。

上海也离不开民营经济。2024年,上海规上民企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增速较全市工业高出3.3个百分点。全市进出口总额民企贡献了33.7%。科创方面,民企在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国家级“小巨人”企业中的占比更是高达80%。

外界对上海的印象仍停留在:国企强、外企多,民企似乎没啥存在感。其实,从绝对值看,上海民营经济的规模稳居全国前列。但同深圳、杭州、苏州等比起来,上海因为国企外企比重大,民企的比重还不够大,民企发展或多或少面临“玻璃门”“弹簧门”这样的限制和掣肘。

民营经济发展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关联着经济的活力和实力。4月3日,上海召开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发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回应了近年来民企反映较多、经常遇到的痛点难点、卡点堵点问题。比如民企反映较多的拖欠账款、融资难等情况,大会特别强调,要以问题导向和权益保护为基础,确保落实到位,全面提升企业获得感。

需要注意的是,这绝不是用“有形的手”干预市场、“偏袒”民企,而是对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这条首要原则的再强调,以此构建一个能让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彻底地激发市场活力——这也是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题中之义。

在此基础上,上海还因地制宜地做了一些差异化的政策安排。比如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建设新型储能和具身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又如为企业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做好服务。这主要是结合“五个中心”建设总体定位,在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开放能级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增幅器”的效能。

面向小微企业的政策倾斜,则填补了上海单项成本偏高的短板。帮助这些企业跨过一开始的门槛后,就能更好释放上海综合成本、组合要素的优势。把这些优势发挥充分,我们就不需要过度纠结“谁有没有诞生在上海”之类的问题——一个足够优秀的综合环境,一定会让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们近悦远来,也一定能让具有优秀潜质的苗子茁壮成长。

很多人说,在外资一定程度上收缩、国企改革深化的当下,民营经济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间窗口。抓紧时间,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有很大机会做强竞争力和影响力。

对政府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个紧迫的时间窗口。此次26条措施,很多是以往经常提、反复说的,真正要做到严格落实,必须破除转变“看不上民企”“不敢用民企”等错误观念和做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自我改革。

归根结底,一切改革,都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言,这是根本前提,也是最终目的。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西北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西北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049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