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让沉睡的土地破“碱”重生
昔日荒滩碱地,如今风吹稻浪。眼下,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垦东片区,轰鸣的收割机在稻田里往来穿梭,割稻、脱粒一气呵成,金灿灿的稻谷从放粮筒喷涌而出。经测算,其亩产量达到1000余斤,达到了良田的亩产标准。这意味着在短短的半年时间,“不毛地”就变成了“黄金田”。
“这片地改良第一年就能有这么好的收成,简直是个奇迹!”当地种植户王大军捻着稻谷激动地说,多亏了青岛大学的专家,他们通过科技手段将贫瘠之地变为丰产沃土。
曾经,王大军口中的这片地,长期被海水倒灌浸泡,干涸后的土地泛白龟裂,土壤含盐量最高达14‰,酸碱度接近8.5。地碱水咸、土地贫瘠,农作物无法成活,让1000余亩地成了沉睡的资源。
“盐碱地上难种粮”,成为当地农户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何唤醒沉睡的盐碱地?今年5月,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牛玉生教授团队与合作单位一起,来到这片白茫茫的盐碱滩,开启了改造之旅。
“我们当时就一个想法,找到一种成本低、施工容易、改良效果好的办法,使盐碱地尽快变成沃土,让当地老百姓能在这片地上好种田、种好田。”牛玉生告诉记者。
该团队研发了“微生物改性碳基材料机械化施工盐碱地改良成套技术”,他们利用微生物改性法把碳基材料转化为对土壤有益的有机质,同时通过氧化塘氧化以及机械喷播等技术,快速有效地提高盐碱地有机质、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从而改良了盐碱地土壤肥力。该技术使用的碳基材料,恰好是各地广泛存在的一种工业余料,不及时处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新技术施工速度快,一台机械一天可施工200亩地,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保障了农时。”牛玉生说,新技术适合规模化施工,创造了低成本、高效率、肥效持久、快速施工的盐碱地改良新模式。
随着这项技术在东营市黄河口垦东片区的使用,这里的盐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以下提高到6‰左右,最高的可达11.9‰,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也显著提高,达到了作物生长的需求。土地改良后首次种植的水稻出苗率达到95%以上。
该项技术还给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带来了“福音”:牛玉生教授团队坚持“改地”与“改种”相结合,在未经淡水洗盐的情况下,在平均含盐量7‰的中重度盐碱地上施用自主研发的改性碳基材料,再引进优质高蛋白耐盐碱牧草“桑根草”进行种植。经过3个月时间,园区牧草亩产量达2.5吨,且表现出较好的耐盐碱性和丰产性。
近年来,青岛大学充分发挥人才、学科优势,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该校成立了东营研究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获批山东省黄河流域盐碱地综合治理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与东营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功能,在盐碱地综合利用和高质量发展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
“都说万事开头难,今年取得的成果更加坚定了我们致力于盐碱地改良和耐盐碱植物培育的信念。我相信,这项新技术可以帮助更多的土地破‘碱’重生。”牛玉生表示。
[责任编辑:]
- 2025-04-23兴业银锡:国民信托出于自身资金需求拟减持股份
- 2025-04-23多项目陷入兑付困局 中航信托被托管
- 2025-04-2320名投资人前往交通银行、交银信托!6.2%收益股权产品逾期
- 2025-04-23雪松信托被申请强制执行 所持相关上市公司股份被冻结
- 2025-04-23中航信托与建信信托及国投泰康信托签订委托服务协议
- 2025-04-16信托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拟提高至5亿元
- 2025-04-1618年来首次,信托新规要来了
- 2025-04-16“两信”建议中融信托破产清算?最新回应来了!
- 2025-04-163月标品信托产品业绩承压明显 组合基金策略产品和其他策略产品业绩展现韧性
- 2025-04-16光大信托与上海通怡达成仲裁和解 和解金约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