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0元学”为何成“空头支票”
中国在线教育规模近年来迅速扩张,随之而来的负面新闻也接连不断。教育机构为快速扩大用户数量,各自穷尽办法促销。“0元学打卡返现”即是其中之一。据报道,不少在线教育机构推出过这种营销方式来吸引用户。家长购买在线课程后,只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一定天数的打卡,就可获得“学费”全额返现。而事实并非这么简单。有家长完成打卡天数后,却被教育机构以有两节课“无孩子声音,是代打卡”等为由拒绝返现。
这种做法有违契约精神,是在“过河拆桥”,不少家长在朋友圈给这些机构打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广告,现在却不能如约返还学费。而一些企业还“反咬一口”,声称“规则没变过”,是家长在当“羊毛党”。正如有家长称,“超市卖特价品,消费者买了,能说消费者是‘羊毛党’吗?”而就算一些家长确实是“薅羊毛”,钻规则的空子,与教育机构没能完善规则、“0元学”活动存在规则漏洞有很大关系,问题也出在教育机构,而不能怪这些家长。
教育机构既然发起了“0元学”的活动,就要兑现自己的承诺。不能让“0元学”活动成了骗人的把戏,成了不会兑现的“空头支票”。对此,亟待对泛滥的“0元学”活动加强监管。而“0元学”活动乱象,不过是在线教育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像退费难、诱导贷款、霸王条款、教师资格造假、虚假宣传……这样的乱象就较为普遍。所以,要规范“0元学”活动,关键还是要加强对在线教育机构的监管,让在线教育机构能够规范运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在线教育是朝阳产业,不能让行业乱象影响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此,需要加强对在线教育机构的预存资金监管,防范一些无良机构在拿到用户大量预付资金后“跑路”、停运。对教育机构推出的“0元学”活动,也要加强监督,防范一些机构有意欺骗。
对广大消费者来说,也要增强维权意识、防范意识。比如对于一些教育机构推出的“0元学”活动,要多一些防范心理,天上不会掉馅饼,要防范教育机构“过河拆桥”,要选择资质可信的机构,要认真阅读相关条款,防范一些教育机构预先“埋雷”。此外,还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在权益受损的情况下,要能依法维权、理性维权,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成为无良机构“慢刀收割”的韭菜。
[责任编辑:]
- 2025-04-24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任命萧香女士为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形象大使
- 2025-04-23投资2.6亿元 西部国际短视频基地落户西咸新区
- 2025-04-23一季度湖南对非洲进出口124.8亿元,长沙占比超五成!
- 2025-04-23河南400亿元税惠民企的账怎么算
- 2025-04-23上海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领域 专利申请加快授权
- 2025-04-23西藏首座大型水电站 累计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
- 2025-04-18肇东:乡村振兴的“巨成经验”
- 2025-04-18小四平镇全力守护春耕前道路交通安全
- 2025-04-18吉林白山边境管理支队警民协作护航乡村振兴
- 2025-04-18本溪满族自治县观音阁派出所加大巡查力度筑牢春季森林防火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