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晏:昔日荒漠变身沙漠绿洲
在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克图国家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樟子松、青海云杉、柠条、乌柳等树种生机盎然,郁郁葱葱。这块湖滨沙地如今逐渐成为一片沙漠绿洲。
站在一片隆起的沙丘上,海晏县草原站(林业站)工程师石德荣说:“你看,几年前我们种下的树种有些长得比人还高。就像养一个孩子一样,我们对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苗都有感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受到气候因素以及传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克图沙区每年以十几米的速度向周边蔓延,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原生植物减少,河道甚至出现季节性断流……海晏县的沙漠化面积达99.3万亩,占环青海湖沙漠化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每年冬春季节,呼啸的寒风夹杂着黄沙,给当地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克图沙区和青海湖的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这直接威胁到青海湖的生态安全,治沙刻不容缓。”海晏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高级工程师马文虎说。
为有效控制沙漠化蔓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林业部门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治沙方法,创新固沙方式,调整树种结构,试验成功了“沙棘营养土坨造林、乌柳截杆深栽造林、容器苗造林”等一系列适合高寒沙区的先进实用技术。
如今走在克图沙区,用植物秸秆做成的草方格和可降解尼龙沙障里种下的柠条和乌柳已发出细细嫩芽,多年前种下的沙蒿等和远处蔚蓝色的青海湖交相辉映。
“在这里,你会深切感受到自然的伟大。这些耐寒、耐旱的植物奋力汲取地下水分,让这片高海拔沙区复绿,植物的精神就像高原治沙人一样坚韧不拔,耐得住寂寞。”石德荣说。
平日里,植被的养护至关重要。每年像石德荣一样的治沙人有超过200天都在沙区,4月至7月的施工期内,他们几乎天天在野外作业,寒冷的冬季,青海湖畔的风吹得脸生疼。“树是有灵性的,见到它们,就像见到了老朋友,会特别亲切,希望它们在这片沙地茁壮成长。”
截至目前,海晏县沙漠化治理累计投资超过2亿元,沙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148.6万亩减少到现在的99.3万亩,年均减少1.2万亩。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10年来,青海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337万亩,全省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呈现“双缩减”态势。(李琳海耿辉凰)
(以上均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
- 2025-04-24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任命萧香女士为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形象大使
- 2025-04-23投资2.6亿元 西部国际短视频基地落户西咸新区
- 2025-04-23一季度湖南对非洲进出口124.8亿元,长沙占比超五成!
- 2025-04-23河南400亿元税惠民企的账怎么算
- 2025-04-23上海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领域 专利申请加快授权
- 2025-04-23西藏首座大型水电站 累计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
- 2025-04-18肇东:乡村振兴的“巨成经验”
- 2025-04-18小四平镇全力守护春耕前道路交通安全
- 2025-04-18吉林白山边境管理支队警民协作护航乡村振兴
- 2025-04-18本溪满族自治县观音阁派出所加大巡查力度筑牢春季森林防火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