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西北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瓜州:节点滴之水聚发展之势

2024-05-30 10:15:32 来源: 责任编辑:

瓜州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年均降水量49.2毫米、蒸发量2577.4毫米,是西北地区典型荒漠绿洲灌溉农业区。近年来,瓜州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以构建人水和谐社会为根本,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水增效、节水减排、节水降损为抓手,在制度建设、系统治理、用水管控、宣传引导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巩固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建设成果。

一、建强组织体系,以高效机制推进管水长效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瓜州县节约用水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构建形成“政府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节水工作格局。制定年度节水实施方案,压实各级主体责任,推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水资源管理责任网格全覆盖、全落实。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立足县情、水情,制定发布《瓜州县十四五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规》,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构筑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从严监管。始终把制度执行作为重要抓手,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常态开展专项督查、联合巡查,严厉查处、打击非法打井盗采地下水、无证擅自取水、破坏取水计量设施、破坏水生态等行为,全力推动依法治水、管水、用水,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坚持分类施策,以精准措施提升用水效益

一是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坚持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核心,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建设昌马大型灌区、榆林河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等项目,最大限度消除极端干旱天气影响,2023年,全县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示范区36个、地表水蓄水池168个,单座最大容积达到8.5万m3,农业用水由“大水漫灌”的单次150m3/亩降低到“精准滴灌”的单次25m3/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15。严格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坚持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农业用水全覆盖在线监测,计划用水率达100%。二是推动工业节水减排。着眼提高全县工业用水效率,对全县工业发展路径进行优化完善,着力培育清洁能源装备、先进材料等低耗水、低污染产业,推进节水技术改造,抓好准入管理,严把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查和许可审批关口,从源头上减少工业生产水耗。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40.38%。三是推动城镇节水降损。为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动实现优水优用,充分发挥水价调节机制作用,严格计量计费,提倡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制定完善生活供水管网改造方案,加强对供水管网陈旧老化、“跑冒滴漏”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2022年以来,累计改造给水管网26538m、排水管网28822m、绿化管网44464.7m,管网漏损率有效控制到了10%以下。

三、注重宣传引导,以浓厚氛围凝聚节水合力

一是浓厚节水氛围。紧扣“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点,灵活采用“线上+线下”“新媒体+传统媒体”等形式,广泛普及节水知识,2023年集中开展节水宣传9场次,组织群众参加网络节水知识竞赛2.8万余人次,在中央、省、市级相关媒体、政务信息上共刊发转载各类节水信息286篇次,节约用水成为“全民共识”和“全民行动”。二是建好节水阵地。以双塔水库、榆林河水库、张芝公园、渊泉体育场为依托,建设水情教育基地,打造节水主题公园,开展参与式、体验式的水情教育活动。积极开展节水器具推广活动,持续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三是培塑节水典型。深入开展节水型企业、小区、学校、宾馆、机关事业单位、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区等创建工作,累计建成各类节水载体136个,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全社会节约用水,形成了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全域创建格局。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西北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西北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049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