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滨缘何斩获“中国寒地小龙虾之都”
2024-08-20 10:15:42
来源:
责任编辑:
日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哈尔滨市“中国寒地小龙虾之都”区域特色品牌称号。作为在南方规模养殖、受到广大食客欢迎的外来物种,小龙虾如何能在东北“安家”?其养殖技术有何突破?相比于湖北潜江、江苏盱眙等地,寒地小龙虾又有何产业发展优势?记者近日在2024哈尔滨寒地小龙虾产业发展大会中找到了答案。
凭技术寒地小龙虾养殖技术全国首创
记者走进哈尔滨市通河县富林镇长兴村,水田里稻香四溢。游客们在田埂上一字排开,坐在马扎上垂钓,随着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欢呼,一只只小龙虾挥舞着钳子被钓出水面,活力十足。
小龙虾能在寒地“落户安家”,自然离不开科技加持。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院长门万杰介绍:“寒地小龙虾养殖技术是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全国首创,打造出虾稻共作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养殖模式,攻克了小龙虾苗种‘南引、北繁、寒育’关键技术。”
门万杰进一步解释,“南引”指攻克小龙虾虾苗长距离运输难题,实现“远苗长运”;“北繁”指发明寒地小龙虾种虾越冬技术,实现“南虾北繁”;“寒育”指发明寒地小龙虾繁育养分离技术,实现“虾苗本土化”。此外,团队还创制寒地小龙虾养殖四个关键标准,包括稻田和池塘改造标准、放养密度标准、药菌肥施用标准、配套水稻品种和水草种植标准。
据了解,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经过7年多研发、示范推广,推动哈尔滨市寒地小龙虾养殖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规模增长了近百倍,已在七区九县建立20余个寒地小龙虾养殖示范基地,培育扶植代表性养殖企业30余家,并推广到省内外,初步形成了产业体系。
凭独特错峰上市一地双收渔粮共赢
“小龙虾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因为这一物种怕高温,长江中下游基本上在七八月就不适合小龙虾生长了,可这个季节又是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寒地小龙虾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满足了市场需求。”全国知名小龙虾养殖专家、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蒋军在实地考察后,对哈尔滨寒地小龙虾产业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龙江本土小龙虾苗首次在通河县繁育成功,填补了我省稻田自然养殖小龙虾的空白。”通河县委书记高俊杰介绍,该县寒地小龙虾产业从无到有,逐步成长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特色发展的强大助力。截至目前,全县虾稻综合种养面积达2600亩,年产小龙虾10万斤,带动农户亩均增收超过500元,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渔粮双赢”。
通河县稻农李久明是第一批尝到养殖寒地小龙虾“甜头”的人,他的合作社在2020年就与哈尔滨市农科院合作进行虾稻共作养殖,当年养殖的小龙虾单只个头最大的有70克,深受市场欢迎。他说,该模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纯收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几年间,李久明亲眼见证了寒地小龙虾成为通河县的产业“新星”,如今占地2000平方米的小龙虾培育阳光温室大棚拔地而起,这里每年可繁育100多万尾寒地小龙虾苗。今年,他成为本县寒地小龙虾养殖协会会长,将为周边农户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品牌推广销售等服务,助力本区域虾类养殖业实现新发展。
凭产业产值近亿元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2024哈尔滨寒地小龙虾产业发展大会上,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郑喆介绍,2024年,哈尔滨市寒地小龙虾养殖规模突破1000万尾,推广面积跃升到1.4万亩,预计产值近亿元。
大会现场还开展了“我在尔滨有亩田”“一池虾”“我的尔滨牧场”等高端定制活动,深受消费者欢迎,厨王争霸赛、寒虾品鉴、虾王竞技赛、龙虾垂钓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量网红、市民和游客直播打卡,拉动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贵五谷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倪立彬特地从哈尔滨市区赶到通河县,这次他和其他三家涉农企业代表一同参加了“寒地小龙虾繁育基地”授牌仪式,他认为,寒地小龙虾产业大有可为,明年计划在自己的稻田基地开展虾稻共作养殖和小龙虾的收购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在距离通河县不远的宾县,一场以寒地小龙虾为主角的美食节也在同一天开幕。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一些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寒地小龙虾的精深加工,如黑龙江合味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速冻龙虾煎饺和水饺,销往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宾县副县长何洪千介绍,宾县糖坊镇通过“政府+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全镇百姓将“小龙虾”做成富民“大产业”。村集体注资成立宾县寒地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21户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入社,打造了20万平方米的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内设示范田面积268.6亩、育苗大棚2个,年育苗量达50万尾以上,龙虾垂钓区1个、绿色生态水果蔬菜园1处,实现了集种苗繁育、健康养殖、商超零售、文化庆娱、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凝聚强大合力,绘就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哈尔滨作为寒地小龙虾的发源地,从农科院到农技推广中心,从合作社到基地养殖户,已经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蒋军期待黑皖两地在寒地小龙虾产业发展中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马晓非表示,希望寒地小龙虾产业能够以创新驱动发展,合理布局重点产区,推动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寒地小龙虾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为黑龙江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贡献。
凭技术寒地小龙虾养殖技术全国首创
记者走进哈尔滨市通河县富林镇长兴村,水田里稻香四溢。游客们在田埂上一字排开,坐在马扎上垂钓,随着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欢呼,一只只小龙虾挥舞着钳子被钓出水面,活力十足。
小龙虾能在寒地“落户安家”,自然离不开科技加持。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院长门万杰介绍:“寒地小龙虾养殖技术是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全国首创,打造出虾稻共作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养殖模式,攻克了小龙虾苗种‘南引、北繁、寒育’关键技术。”
门万杰进一步解释,“南引”指攻克小龙虾虾苗长距离运输难题,实现“远苗长运”;“北繁”指发明寒地小龙虾种虾越冬技术,实现“南虾北繁”;“寒育”指发明寒地小龙虾繁育养分离技术,实现“虾苗本土化”。此外,团队还创制寒地小龙虾养殖四个关键标准,包括稻田和池塘改造标准、放养密度标准、药菌肥施用标准、配套水稻品种和水草种植标准。
据了解,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经过7年多研发、示范推广,推动哈尔滨市寒地小龙虾养殖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规模增长了近百倍,已在七区九县建立20余个寒地小龙虾养殖示范基地,培育扶植代表性养殖企业30余家,并推广到省内外,初步形成了产业体系。
凭独特错峰上市一地双收渔粮共赢
“小龙虾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因为这一物种怕高温,长江中下游基本上在七八月就不适合小龙虾生长了,可这个季节又是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寒地小龙虾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满足了市场需求。”全国知名小龙虾养殖专家、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蒋军在实地考察后,对哈尔滨寒地小龙虾产业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龙江本土小龙虾苗首次在通河县繁育成功,填补了我省稻田自然养殖小龙虾的空白。”通河县委书记高俊杰介绍,该县寒地小龙虾产业从无到有,逐步成长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特色发展的强大助力。截至目前,全县虾稻综合种养面积达2600亩,年产小龙虾10万斤,带动农户亩均增收超过500元,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渔粮双赢”。
通河县稻农李久明是第一批尝到养殖寒地小龙虾“甜头”的人,他的合作社在2020年就与哈尔滨市农科院合作进行虾稻共作养殖,当年养殖的小龙虾单只个头最大的有70克,深受市场欢迎。他说,该模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纯收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几年间,李久明亲眼见证了寒地小龙虾成为通河县的产业“新星”,如今占地2000平方米的小龙虾培育阳光温室大棚拔地而起,这里每年可繁育100多万尾寒地小龙虾苗。今年,他成为本县寒地小龙虾养殖协会会长,将为周边农户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品牌推广销售等服务,助力本区域虾类养殖业实现新发展。
凭产业产值近亿元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2024哈尔滨寒地小龙虾产业发展大会上,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郑喆介绍,2024年,哈尔滨市寒地小龙虾养殖规模突破1000万尾,推广面积跃升到1.4万亩,预计产值近亿元。
大会现场还开展了“我在尔滨有亩田”“一池虾”“我的尔滨牧场”等高端定制活动,深受消费者欢迎,厨王争霸赛、寒虾品鉴、虾王竞技赛、龙虾垂钓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量网红、市民和游客直播打卡,拉动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贵五谷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倪立彬特地从哈尔滨市区赶到通河县,这次他和其他三家涉农企业代表一同参加了“寒地小龙虾繁育基地”授牌仪式,他认为,寒地小龙虾产业大有可为,明年计划在自己的稻田基地开展虾稻共作养殖和小龙虾的收购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在距离通河县不远的宾县,一场以寒地小龙虾为主角的美食节也在同一天开幕。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一些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寒地小龙虾的精深加工,如黑龙江合味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速冻龙虾煎饺和水饺,销往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宾县副县长何洪千介绍,宾县糖坊镇通过“政府+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全镇百姓将“小龙虾”做成富民“大产业”。村集体注资成立宾县寒地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21户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入社,打造了20万平方米的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内设示范田面积268.6亩、育苗大棚2个,年育苗量达50万尾以上,龙虾垂钓区1个、绿色生态水果蔬菜园1处,实现了集种苗繁育、健康养殖、商超零售、文化庆娱、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凝聚强大合力,绘就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哈尔滨作为寒地小龙虾的发源地,从农科院到农技推广中心,从合作社到基地养殖户,已经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蒋军期待黑皖两地在寒地小龙虾产业发展中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马晓非表示,希望寒地小龙虾产业能够以创新驱动发展,合理布局重点产区,推动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寒地小龙虾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为黑龙江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西北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相关阅读
- 2025-04-24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任命萧香女士为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形象大使
- 2025-04-23投资2.6亿元 西部国际短视频基地落户西咸新区
- 2025-04-23一季度湖南对非洲进出口124.8亿元,长沙占比超五成!
- 2025-04-23河南400亿元税惠民企的账怎么算
- 2025-04-23上海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领域 专利申请加快授权
- 2025-04-23西藏首座大型水电站 累计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
- 2025-04-18肇东:乡村振兴的“巨成经验”
- 2025-04-18小四平镇全力守护春耕前道路交通安全
- 2025-04-18吉林白山边境管理支队警民协作护航乡村振兴
- 2025-04-18本溪满族自治县观音阁派出所加大巡查力度筑牢春季森林防火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