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西北资讯网
首页 > 产业

共享充电宝别“共享”隐私

2021-01-08 21:09:45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

 共享充电宝最近陷入了泄露个人隐私的旋涡。据媒体报道,部分共享充电宝不仅可能存在质量隐患,还可能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马”程序,导致手机里的通讯录、文本信息、照片、视频等隐私数据被泄露。共享充电宝行业暴露出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

  共享充电宝是共享经济的产物。现在很多便利店、酒店、奶茶店都会提供充电宝租赁服务,而且在不少公共场所,部分充电宝还有免费试用或免费赠送。出门在外遇上手机没电,租一台共享充电宝来“江湖救急”,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随着消费的变化,曾经被人称为“伪需求”的共享充电宝,如今似乎成了不少人的“刚需”。此前,有知名咨询机构发布研究报告称,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预计超2亿人。不可否认,共享充电宝解决了人们在外手机用电的燃眉之急,但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陷阱”同样不容小觑。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障信息安全、数据安全是各行各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共享充电宝行业也不例外。如若失去了安全防线,即便共享的便利再大,也难免会让人望而却步。毕竟,扪心自问,谁愿为一时的便利而陷入隐私泄露的巨大风险中呢?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和企业来说,安全是底线也是红线,只有将安全做到极致,才能让用户最大化享受共享的便利。

  为此,既要“防惩结合”,又要“软硬并行”。一方面,要让制度立规矩,通过完善立法及监管措施,建立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建立个人信息泄露救济预案机制,加大对充电宝使用违法违规的执法力度等措施,不断完善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促进共享充电宝良好使用“软”环境的建设。另一方面,应向技术要助力,从技术保护层面不断完善信息安全防护。比如,制定共享充电宝检测、维护、追溯机制,在硬件上采用不可拆卸外壳设计,在功能方面仅传输电力不提供数据传输功能,等等。

  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每个人利益攸关,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就此而言,安全理应成为共享的底色。从更长远看,搭上技术快车的共享经济,也只有行驶在“安全”的轨道上,保障好用户信息安全,才能行稳致远。 (张冬梅)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西北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西北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049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