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别“共享”隐私
共享充电宝最近陷入了泄露个人隐私的旋涡。据媒体报道,部分共享充电宝不仅可能存在质量隐患,还可能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马”程序,导致手机里的通讯录、文本信息、照片、视频等隐私数据被泄露。共享充电宝行业暴露出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
共享充电宝是共享经济的产物。现在很多便利店、酒店、奶茶店都会提供充电宝租赁服务,而且在不少公共场所,部分充电宝还有免费试用或免费赠送。出门在外遇上手机没电,租一台共享充电宝来“江湖救急”,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随着消费的变化,曾经被人称为“伪需求”的共享充电宝,如今似乎成了不少人的“刚需”。此前,有知名咨询机构发布研究报告称,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预计超2亿人。不可否认,共享充电宝解决了人们在外手机用电的燃眉之急,但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陷阱”同样不容小觑。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障信息安全、数据安全是各行各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共享充电宝行业也不例外。如若失去了安全防线,即便共享的便利再大,也难免会让人望而却步。毕竟,扪心自问,谁愿为一时的便利而陷入隐私泄露的巨大风险中呢?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和企业来说,安全是底线也是红线,只有将安全做到极致,才能让用户最大化享受共享的便利。
为此,既要“防惩结合”,又要“软硬并行”。一方面,要让制度立规矩,通过完善立法及监管措施,建立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建立个人信息泄露救济预案机制,加大对充电宝使用违法违规的执法力度等措施,不断完善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促进共享充电宝良好使用“软”环境的建设。另一方面,应向技术要助力,从技术保护层面不断完善信息安全防护。比如,制定共享充电宝检测、维护、追溯机制,在硬件上采用不可拆卸外壳设计,在功能方面仅传输电力不提供数据传输功能,等等。
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每个人利益攸关,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就此而言,安全理应成为共享的底色。从更长远看,搭上技术快车的共享经济,也只有行驶在“安全”的轨道上,保障好用户信息安全,才能行稳致远。 (张冬梅)
[责任编辑:]
- 2025-04-25七部门联合部署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加速
- 2025-04-25科技创新为引领 建材业转型升级添动能
- 2025-04-25再减十一项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
- 2025-04-25“流动”数据折射中国经济活力
- 2025-04-25让民营企业在广阔前景中大显身手
- 2025-04-17火车票预售火爆 “五一”黄金周旅游市场热度有望创新高
- 2025-04-17中医药“出圈”也需现代化“表达”
- 2025-04-17压实主体责任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 2025-04-17国家统计局: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
- 2025-04-17沈阳:加快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