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西北资讯网
首页 > 产业

监管部门规范“ 花式续保”短期健康险

2021-04-26 22:23: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

 “首月保费仅需几块钱,住院报销得百万元。”打着终身赔付旗号且不合规的短期健康险5月1日起停止销售。

  中国证券报记者25日获悉,银保监会人身险部近期下发《关于短期健康险续保表述备案事项的通知》,要求各公司及时对已备案产品条款进行调整并制定方案,在已售保单保险期间届满后以表述规范的产品予以替换,对于主动停售的产品,严禁以监管规定为由对消费者进行虚假宣传。

  主动停售部分产品

  “保险公司推出的短期健康险产品,不管是审批通过还是已经备案的,只要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都必须在5月1日之前全部下架,否则将会面临严厉处罚。”某保险公司一位保险产品部经理向记者透露,公司正在排查整改不合规的产品,比如现有产品是否标出虚假的赔付金额,是否标注保证续约条款,是否带有捆绑销售。

  3月25日,工银安盛人寿发布公告称,将于2021年4月30日停售不符合通知要求的短期健康保险产品。3月26日,建信人寿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自5月1日起停止销售7款短期健康保险产品。4月1日,中英人寿发布公告称,百医百顺医疗保险等五款短期健康险产品于5月停售。

  银保监会于1月11日发布的《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企业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应规范经营:一是规范产品续保;二是加大信息披露力度;三是规范销售行为。上述《关于短期健康险续保表述备案事项的通知》则对短期健康险核查、续保表述备案、停售、转保等问题进一步提出要求。其中包括,续保条款必须表述为“不保证续保条款”,且表述必须包含“本产品保险期间为一年(或不超过一年)”;条款中不得包含其他让消费者易混淆的、易发生“短险长做”风险的表述等。

  保额虚高是通病

  保额虚高是当前市场上短期健康险产品的通病,巨额保障的噱头成为许多网红产品的主要卖点。曾经购买过短期健康险的王先生向记者透露:“很多保险产品都打着百万保额的幌子,实际上根本赔付不了,有些保险机构会以各种理由推脱。”

  不少产品的保证续约条款还藏有“猫腻”,误导消费者。短期健康险是指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但有些产品的宣传材料中却大量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的词句。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保险期间超过一年或包含保证续保责任的健康险,都属于长期健康保险,并且百万元保额多为噱头,“百万”只是指报销额度,并非实际理赔金额。

  银保监会相关人士指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在售的产品期限比较短,主要都是短期健康险,大多都是以一年期为主。这种短期险带有一点“快餐食品”性质,容易给投保人形成不正确的健康保障消费观念。第二,虽然保额很高,但实际上能够理赔支付的金额比较少。第三,存在无序竞争、打价格战弊病。

  业内人士指出,监管整治促使短期健康险市场回归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能够从源头上解决保险公司以承保亏损为代价、盲目追求规模高速增长的弊病。

  完善规则体系

  “停售并不意味着类似的产品彻底消失,保险公司会报批或者备案、形态和要素符合监管要求的新产品,再重新推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指出。

  万联证券相关人士认为,短期内停售或对短期健康险销售产生负面影响,但长远来看,相关部门旨在完善健康险监管规则体系,强化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对于主营长期险业务的寿险公司影响较小;而对于无长期险经营资质的财产险公司而言,无法利用保证续保“短险长做”吸引保险消费者,业务增速或将放缓。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西北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西北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049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