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西北资讯网
首页 > 产业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亟须依法遏制

2021-04-26 22:47:18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

 看病、开方、买药,这是看病问诊的正常流程,但你听过“对药下症”的逆向“神操作”吗?据新华社《半月谈》报道,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购药后发现多家平台流程均是先选购药品,后根据药品配处方,且审核走过场,连用11岁的儿童身份也能轻松买到麻醉类药品。

  按照《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处方管理规定,在线开具的处方必须有医师电子签名,经药师审核。但从实际来看,先选药买药,后补处方,这样的“对药下症”逆向操作是存在的。这不仅导致了互联网诊疗秩序混乱,也埋下了用药安全等隐患。

  对上述现象不能纵容,强化依法监管与治理是首要的。此前媒体就指出,互联网医院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服务在管理方式、服务范围、服务内容上的突破创新,但目前互联网医院面临多个层面的监管难题,包括全流程监管、诊疗范围、权责认定等方面。所以,相关部门当对此重视起来,通过加强常态化监管,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

  在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的同时,更有必要健全监管执法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增强制度刚性,方能确保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行稳致远,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所以,监管执法部门当创新监管举措,对行业乱象坚决遏制。

  平台须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中,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对科别、姓名、年龄等情况检查核对;除治疗需要外,医师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处方。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增强用药安全意识很有必要。虽然通过互联网医疗购药便捷,但是消费者也不能只图便捷而不顾安全,一定要按照相关程序购药、用药。

  据统计,在我国去年的互联网医疗市场中,互联网月活用户规模超过5400万,“互联网+”医疗正逐步改变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和传统医疗格局。所以,我们也应该做好相关知识普及,使公众认识到科学购药服药重要性。当然,加强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监管,才是对行业健康发展最好的守护。(杨李喆)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西北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西北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049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