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西北资讯网
首页 > 公司

创新成果频出 业绩增收减亏 科创成长层公司跑出发展加速度

2025-10-24 10:35:06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今年6月18日,科创板“1+6”改革启动,宣布设立科创成长层,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上市企业全部入层。自上市以来,相关公司迸发创新动能,加快增收减亏,接连斩获重磅研发成果,总市值突破万亿元。

近期,正在发行或即将上市的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等公司将直接进入科创成长层。据统计,科创板开板至今共支持54家未盈利公司上市,22家公司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平均每年“摘U”4家。随着“1+6”改革稳步落地,科创成长层将以更高的包容性、适应性,进一步服务科技企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制度包容性彰显

32家科创成长层公司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适应科创企业的阶段性发展特点,科创板打造组合式上市制度,其多元包容性在32家成长层公司得到深度体现:1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市值+研发进展)、8家适用第四套标准(市值+收入)、8家适用第二套标准(市值+收入+研发投入)、3家适用特殊表决权标准、2家适用红筹企业标准,这些标准均不要求公司上市前盈利,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加多样的上市路径选择。

融资方面,科创成长层公司通过IPO合计募资1051.97亿元,为加快研发投入、产能建设和商业化提供“催化剂”。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科创成长层公司总市值已达1.09万亿元,19家公司市值超过100亿元,寒武纪、百济神州等一批行业龙头公司脱颖而出,投资价值逐渐得到市场认可。

科创成长层公司的发展实践,为科创板“1+6”改革积累宝贵经验。例如,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先后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领域试点,将进一步拓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在科创板“1+6”改革政策引领下,沐曦科技、摩尔线程、上海超导等一批未来产业企业申报科创板IPO。

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科创成长层公司以高水平研发投入为发展“基因”,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2024年,32家科创成长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65.40%。

创新药企在科创板的托举下,密集进入研发成果“收获期”。目前,相关创新药企累计推出20款具备“全球新”属性的国家1类新药,推动10款新药的17项适应症取得“突破性疗法”认定。泽璟制药作为科创板首家未盈利企业和首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上市后陆续研发成功多纳非尼、卡昔替尼等创新药,填补了国产空白,为晚期肝癌、骨髓纤维化等病症带来新的治疗方案。

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上市后加速通关技术节点。随着DeepSeek横空出世,寒武纪快速迭代更新业界主流生态分布式训练组件,降低新模型的适配周期,筑牢国产AI技术“底座”。云天励飞的DeepEdge10芯片上市当年即进入量产阶段,是国内基于“算力积木”打造的首颗国产工艺边缘AI芯片,为我国深空探测实验室的自主可控星载计算提供支撑。

强有力的研发投入也助力科创成长层公司的业绩增长。以2019年为基数,相关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87%,比板块同期营收复合增长率高出近4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科创成长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7.79%。目前,科创板已有22家未盈利上市企业实现盈利并“摘U”,不少公司在“摘U”后迈上新台阶。

受产品处于导入期、高研发投入、高折旧摊销等影响,科创成长层公司普遍亏损,但业绩边际减亏态势日趋明朗。2025年上半年,上述公司整体大幅减亏71.23亿元,21家公司同比减亏,其中13家公司同比减亏幅度超20%。

创新制度接力赋能

近年来,“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及“1+6”改革配套制度持续“引活水”,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成长层公司提供精准滴灌。

对于内生增长模式的企业,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发布,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司突破再融资补流比例限制,将募集资金投入研发项目。目前,已有迪哲医药、奥比中光、寒武纪3家科创成长层公司适用该项标准,募集资金中用于投入研发的资金占比超过30%。

例如,迪哲医药在推动舒沃替尼和戈利昔替尼获批基础上,适用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募得资金18.48亿元,其中10.4亿元投入研发,将为前述新药全球临床提供资金支持,为相关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蓄力。据统计,开市以来已有8家科创成长层公司完成再融资发行,合计募集资金132亿元。

并购重组制度则更好助力公司外延式发展。“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旗帜鲜明地支持企业收购有利于强链补链的优质未盈利企业。自“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累计披露6单并购交易,均为产业并购,其中不乏收购优质未盈利企业、跨境并购等创新型案例。

芯联集成通过“股份+现金”方式收购未盈利标的芯联越州72.33%股权的交易,是科创成长层公司首单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交易完成后,芯联集成可一体化管理公司10万片/月和标的公司7万片/月的8英寸硅基产能,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规模量产的8英寸SiCMOSFET企业。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西北资讯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请读者认真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西北资讯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5049号-15